立建築

雙手靈巧,技巧獨特,
懷有二心。
毓繡美術館

毓繡美術館

基地

位於南投草屯九九峰南邊高起的台地,前臨烏溪,山峰層層相疊,溪水潺潺,景色怡人。平林社區大部份居民務農,種植果樹,民風淳樸。近年來有許多台灣的在地畫家、雕刻家進駐,有一形成小型藝術村的雛型,未來與本私人美術館及九九藝術園區形成一良好的關聯。
 

設計構想

儘量維持原有的地形,因地制宜及基地內的原有樹種保留,尤其在建築群前地景周圍留了一大片原有的葡萄園。也利用地形的高低差在基地的最低處,設一生態池兼蓄水功能及調整微氣候。

另外運用中國庭園一阻、二引、三通的手法,人工長廊與自然植栽搭配,將來客由外至內,藉著中介空間的交錯及光影變化,延伸慢慢帶的主館,企圖讓景觀與建築、自然與人工有一良好的對話。主館運用烏溪旁石頭挖洞的概念,讓室內的展示,與人行的動線、活動行為有一緊密、彈性及明、暗交織的關係。讓展覽品與觀賞者有一舒適互動的人性尺度。外牆則運用雙層牆的施作方式,創造一空氣可流動的空氣層,以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一、二樓則用玻璃板作為外層牆面,一方面虛化樓層高的壓迫感與附近餐廳形成緩和的關係,另玻璃的透明、反射的質感,亦使建築與天空的變化有所呼應,並企圖消除建築屋頂天際線與天空的界邊關係,屋頂penthouse像一有生命的雕刻品,飄浮在第二層地表延伸的屋頂。室內開口與雕刻品,朝向東北方的九九峰,暗示自然(九九峰,神的雕刻)與人工(人為雕刻)對話及辯証的關係,展示業主建造此館的緣由,及建築師設計過程與業主及基地對話的圖片及模型。住宿區與實驗展區利用原有地形的斜度,半嵌在地下,與主館及餐廳及入口廊道及基地內自然的地景形成一個相互對話的相對關係。餐廳則運用大棚子的概念,牆則利用玻璃圍合的方式,讓室內與室外的邊界消除。三棟建築體隨機錯落有致的配置,呼應一村落簇群的涵構關係。本案企圖透過對建築空間、材料、結構、構造,不斷反覆的思考與反省,而融和在一起。
得獎
  • 2016 WA建築成就獎-評委會特別獎
  • 2016 台灣建築獎首獎
  • 2016 2015 IAI建築設計獎
  • 2020 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 –榮譽獎
分類 公共建築
地點 南投縣
年份 2016
毓繡美術館

毓繡美術館

九九峰下的傳奇
烏溪邊旁的玉石
經過千年的累積與沉澱
經過緣份的連結與相遇
以「退」的策略 「低調」的回應大自然
以「藏」的道理  琢磨出「精緻」的品質
以「簡」的方法  展現了優雅的「俐落」
隨著歲月的流動與轉折  我們企圖尋求
道理的那份「真」
隨著與人的相遇與交往  我們企圖找到
心靈的那份「善」
隨著不斷的思考與神入  我們企圖發現
藝術的那份「美」
毓繡美術館
毓繡美術館
毓繡美術館
毓繡美術館
毓繡美術館
毓繡美術館
毓繡美術館
毓繡美術館
毓繡美術館
01  /  10